一叶千春:茶的密码(下)

来源:admin 人气: 发表时间:2020-04-03 15:41:30


近几年来,“茶为国饮”再度成为街头巷尾的时尚现象,引得咖啡巨头也争相抢滩茶饮市场。星巴克2019年初夏在全球首推全新品类,8款“玩味冰调”全为茶饮;2019年7月8日,瑞幸咖啡在北京召开战略级新品发布会,计划在全国40个城市近3000家门店推出10余款“小鹿茶”,并邀请当红90后偶像刘昊然代言,正式进军新茶饮市场。

茶饮再次登顶时尚高地,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随之成为热点。在传统文化复兴成为重要国策、文旅持续火热发展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无疑是茶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途径。尴尬的是,相比茶零售“重返20岁”的“年轻气盛”,茶文化旅游却依然不温不火“老态龙钟”。而茶文化旅游的问题也是传统文化主题旅游中的问题。因此挖掘茶文化与茶旅游发展的源动力,找寻茶文化旅游发展未来之路,也是对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发展的探索。


上篇主要梳理了茶的进阶之路,强调茶不止为药品、食品、饮品“三品合一”,而且是儒释道思想下“茶为国饮”“茶为国礼”的文化价值所在。下篇,浅析当前我国茶文化茶旅游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在云南古树茶园的策划考察,提出一些突破创新之法。 





05
茶文化茶旅游之困




困惑一:茶文化鼻祖为何难造茶旅圣地?

中国可谓是茶文化鼻祖,不仅是茶树起源的中心,而且是最早形成规模产业并衍生出茶文化的文明古国。世界各国饮茶与种茶的知识最早都由中国传入,日本在8世纪才有饮茶的记载,就连印度也是19世纪才开始规模化种茶。

但是如果现在问起茶文化圣地哪里,世界上并没直指中国,而且就算在国内,茶文化旅游也并非是文化旅游界的热门。我们有许多非常著名的产茶区,却没有令人非到不可的著名茶旅目的地品牌。

无论是生态茶园项目,还是茶业特色小镇,其旅游活动基本可以用“茶田观光”“茶饮品尝”“茶叶购买”来概括。若非资源禀赋极佳的风景旅游区,很难以吸引游客前往。此外,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建筑景观缺乏新意,所吸引的客群局限于中老年群体,难以吸引年轻的新生代消费主体。

困惑二:茶文化生活方式的核心为何在日本?


1-200403154631G3.jpg


在百度指数以“茶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中国茶道”搜索热度不及“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最早由中国传入,而经过长期传承、发扬自成一脉。注重仪式感,强调“物我合一”是日本茶道得以“自立门户”并在世界形成较大影响力的关键。

注重仪式感:日本茶道规矩考究,举手投足尽显精致,仪式结束还有客人鞠躬告辞、主人跪坐门侧相送等礼节,而这一套仪式、礼节是对“敬、和、清、寂”的日本茶道精神的具象表达,核心目的就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

强调“物我合一”:现代日本茶道空间也颇见用心: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在陈列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的装饰中,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可见,茶道不止有茶,还有精美的工艺品、艺术品、精致的室内装潢。以细致的工艺物件为承载,实现“物我合一”,强调环境之美、器物之精与精神之雅三位一体,这是日本之所以能将茶文化演绎得如此吸引人的关键。而这也是目前中国茶文化发展要重点借鉴的经验。

困惑三:中国茶文化产业为何魅力不足?

泱泱五千年,煌煌一片叶。中国茶文化在今天的市场表现乏力的原因,在于传承不够,创新不足。突出表现于文创方面,主要为原创性低,多为浅层模仿。例如,在百度图片中以“茶文创”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多为大同小异的风格,停留于包装、宣传单页的平面设计。中国茶文化创新还需要“由外表向肉体和灵魂”走。 



1-200403154A5T5.jpg



06
勐海古茶山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7月,智纲智库深圳战略中心团队在西双版纳古树茶产区考察,助力勐海—普洱茶原乡的发展战略。有机会对茶文化及其产业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度的思考和盘存。


 


1-200403154Gc54.jpg


中国的古茶从滇南传遍九州,漂洋过海走向世界,成为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建立政治互信、民心相通的宝贵财富。其中,勐海是当之无愧的普洱茶原乡。

其一,勐海是世界茶叶种植的源头之一。以云南为中心的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所公认的山茶科植物的起源中心,古茶树在勐海山区可谓司空见惯,南糯山半坡寨山谷里现存着获得专业认定的树龄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王树。据考证,西双版纳哈尼族、布朗族生活的地区是人类最早的茶园,而且世代繁衍生息的村寨附近都有相对集中的古茶树群。
  1-200403154J94W.jpg



其二,勐海是茶马古道西双版纳境内的起点区域。百年的普洱茶历史中,从清末的茶马互市到茶马古道的开辟,勐海不仅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经过普洱、临沧等地入藏,然后销往印度及尼泊尔等境外地区;同时还开辟了从勐海经缅甸到西藏的“茶马海道”,撑起了百年前云南普洱茶的巅峰。

其三,勐海是现代普洱茶制茶产业的开拓者。在始建于1938年的南糯山茶厂写下了云南现代化制茶的第一页,随后的勐海(原佛海)茶厂更是身负着“为振兴中华茶产业”的历史使命揭开了中国普洱茶历史的新篇章,为普洱茶量产奠定了坚实的现代化产业基础。涌现出一批知名的企业,其中,大益茶更是普洱茶行业的第一品牌。

其四,勐海保留着悠久而独特的古茶文化底蕴。古茶区的傣族、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等原住民,在漫长茶种植、茶利用等活动中形成了茶祭、茶食、茶养、茶艺等独特而又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据考证,世居于此的哈尼族和布朗族是最早发现、驯化、培育、利用(饮、食、医)茶的民族之一,至今保留着传统的茶事习俗。




勐海八大茶山具有代表性的茶文化活动

茶祭:勐海古茶山中,部分少数民族如今还保留有千年以来的茶祭活动,把茶视为最神圣、最圣洁的第一祭品。

哈尼族自称为“茶的精灵”有“甫玛突”节,主持祭祀的摩匹率众跪在一棵选定的古茶树下,长老面前放着酒器、炖鸡、水果等祭品,长老口中吟唱着古老的祭茶歌词,声调显得沧桑、古老、虔诚,神秘又严肃,之后开始采新茶。布朗族每年4月都会举行“祭茶祖”活动,献茶食、竹筐投币祈福、双手合十祭拜、载歌载舞。

茶食:勐海古茶山中,如今仍保留有千年前以茶入食的习惯。

布朗族酸茶,将新鲜茶叶煮熟,配上茶果汁、大蒜、辣椒、盐、姜等,腌十多天,之后再放入竹筒,埋在土中数月后取出;哈尼族、傣族、拉祜族的竹筒茶,将新鲜茶叶以土罐或竹筒为载体,以火进行烘烤,之后再煮食等

茶养:勐海普洱茶具有较高的他汀类化合物,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疗效甚好。

勐海茶区哈尼族有很多与茶相关的独特疗法,如茶浴、熏茶、茶灸等。哈尼族的医药文化中认为自然界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均可入药,对药物原材料的利用率非常高,其中古茶是一种常见的药材。

拉祜族、傣族,用捣碎的茶树鲜叶挤汁止血疗伤,也是中国“茶疗方”历史悠远的证明。

此外,茶普遍具有提神、安神、明目、下气、消食、醒酒、去腻减肥、消热解毒、止渴生津、去痰、治痢、疗 瘘、利水、通便、祛风解表、坚齿、益气力、清头目、疗饥、养生益寿等二十种疗效。

茶艺术主要为茶事活动中的歌舞、音乐等。如布朗族在茶祭活动中,会有两个带着面罩的男子进行舞蹈,据说,他们是天神派下来明察暗访谁坏谁好的神,能够保护好人,惩罚坏人。

茶技:主要为茶叶制作、茶叶泡制。制茶技艺如形状精美印有图案的茶砖、茶饼、茶坨等,普洱茶饼是勐海八大茶山的主要产品,茶之为饼的形态一开始只是为了便于保存发酵,但随着工艺发展精进,茶饼也成为了一种艺术载体,如在茶饼上印刻图案,或者将茶制作成南瓜状、罐器等各种形状。茶叶泡制技艺往往会与少数民族风情元素相结合,如傣族茶艺师的服饰、举手投足有傣族歌舞的影子。




茶文化旅游要在物质极大丰富、信息极度透明、消费潮流迭代迅速的当今时代树立牢固的市场地位,如下五个方法应值得有心人参考践行:

方法一:借势国家文化
——将区域茶文化与国家茶文化紧密挂钩,上升到国家层面找立足点

在价值方面上升到国家文化的高度,有利于地方茶文化旅游获得更大的发展势能,因此需要找到能够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文化立足点。但这里说的价值方面上升,不是牵强附会而是结合地方茶文化特点聚焦国家层面茶文化价值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亮点。

具体而言,积极申请文化遗产等认证或荣誉,获得在世界平台上的关注。不定期、有主题且专业程度较高的主题茶文化主题活动,以及高端定制化的VIP主题康养特色体验等。

方法二:保持原生态品质
——以茶叶品质为核心竞争力,结合科技文化打造唯一性品牌

在日本两大茶乡的案例中,品牌打造有一个共通的逻辑:创造相对稀缺性,重新定义供需关系。例如静冈通过两个百分百的概念强调静冈茶的稀缺,而宇治则通过种植、加工技术革新细分绿茶品类,这样一来每个细分品类的供应量与大市场的需求关系被重新定义,真正实现供小于求的产品,价值也将相应提升。在国内,“冰岛”“班章”走红也有相似的内在逻辑,通过明确地域边界的方式细分茶叶品类、品级,重新定义供需关系。

普洱古树茶的品牌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强化自身产品的稀缺性、品牌的不可替代性来实现,例如定义什么样的茶才是正宗的哈尼古树茶。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成功创造相对于稀缺性的案例中所采用的技术提升品质品类、认证细分产品等方法。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相对稀缺性不可凭空制造,需要有科学技术或历史文化方面的充分依据,而非胡编滥造的炒作。

方法三:充分“还原”茶叶自古就有的身心灵调理功能
——充分演绎茶的丰富功能,打造“食、饮、养”三品合一功能

为什么总有人评价茶旅目的地对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一些茶文化旅游景区中,虽然打着“茶文化”的大旗,但与茶相关的身心灵体验基本不足。

围绕茶的“药、食、饮”功能,结合当前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广阔市场的康体养生。比如:普洱茶的医药价值早已被人们熟悉的掌握和利用,从最开始的治病良药到日常保健养生产品,如普洱茶的祛风解表、清头目、降血脂等功能,最常见的即是通过直接饮茶以到达功效,茶的康疗价值已经不仅仅通过“饮”来实现。

通过深度挖掘传统中医和少数民族(如傣医、哈尼族医药、佤族医药)医药养生疗法,都有很多值得深度挖掘的茶疗方式,结合现代人们的消费需求,形成特色的养生康疗体验产品。如源于傣族熏蒸疗法的茶熏疗法,便是利用热茶进行熏蒸,不仅起到养生保健、修心养性的作用,还能达到很好的驻容养颜之效,深受女性康养客群欢迎。

方法四:挖掘本土元素
——深挖当地茶文化体验元素,“还原”奇趣特色玩法

在价值上要寻求与国家茶文化的共同点,但在旅游产品创新方面要突出极具本土特色的玩法。例如,生食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较为少见,仅在我国云南部分少数民族茶区,泰国、缅甸等部分东南亚国家等少数几个地方存在。将类似玩法植入茶文化旅游活动中将有效增强体验感及吸引力。

具体如何植入?一定要注意“还原”生活细节,这就要求对本土少数民族文化中与茶相关的部分进行深入挖掘。例如“还原”茶图腾崇拜的仪式,“还原”历史悠久的烹制技艺、器材等。




方法五:紧跟年轻消费
——关注80、90年轻消费群,结合文创打造新式茶产品

在日本两大茶乡案例中,依托年轻人喜欢的文创、游戏、新式茶饮产品、绿茶咖啡馆新业态等方式进行衍生创新是亮点和重点。因此除了中老年客群、近产区客群外,茶文化旅游还需关注成长中的中低龄客群,如80、90后人群,以及相对远销区客群,如广东等对热衷茶文化、茶消费的地区。 

根据《2018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报告》,目前我国茶叶消费群体已突破4.9亿,尽管消费人群中老龄化和产区化特征依然存在,但销区和中低龄段消费群体比例增加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若将饮茶人口的范围扩展到新式茶饮,则消费群体有望突破6亿人,而这类消费者又呈现出对优质茶饮与品牌的高粘性特征,为后续成为原叶茶消费者奠定了基础。
1-200403154T3554.jpg


注:图表数据来源于《2018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报告》



具体可综合考虑消费偏好、消费需求、消费能力,除了在设计风格外,更要在功能方面进行创新。以下以新式茶饮、唱片茶、茶田泡泡屋为例:

新式茶饮:其创新逻辑为符合现代简约审美即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从产品功能上看,甜食+茶叶是80、90后应对快节奏高强度工作的功能饮品;从设计风格上符合社交媒体时代拍照打卡晒图的需求。此外,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大,可以成为古树茶的新蓝海。据统计,2017年全国综合饮品销售额达472亿元,同比增长14.29%,预计2019年综合饮品销售额有望突破600亿元,其中新中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在400-500亿元。毕竟“天价茶”不可能完全没有天花板,光以“奢侈品”自居,长远看不利于古树茶的发展。

在具体落实层面一定要明确,新式茶饮不是简单的奶盖+茶,其本质是一种时尚、快捷、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因此云南勐海古树茶如果要开发自己的新式茶饮,除了产品形式时尚现代外,还需要注重“生活方式”的输出。如奈雪,会推出茶与精美茶具相结合的礼盒套装,这其实是精致生活方式依托于文创精品的表达。
 


1-200403154Z9605.jpg



 “唱片茶”的创新逻辑:用年轻人喜欢的功能,支撑起年轻的“灵魂”。唱片茶的亮点功能是,与现在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机中普遍配备的NFC科技相结合,打造“靠茶饼就可以聆听云南民歌”的特色体验。新奇的玩法+传统原真的个性音乐,同时迎合80、90后年轻群体“数码一代”“个性一代”的风格偏好。


1-200403154931I7.jpg


 
茶田泡泡屋:茶文化旅游目的地必然少不了精品住宿,但“影楼式”的民宿已难以吸引“喜新厌旧”、“个性张扬”的80、90后年轻消费群体。那到底该怎么创新,才能跟得上年轻人喜好的变化?茶田泡泡屋的逻辑是依托自然、亲近自然。自然,是永远的时尚,自然体验永远新奇。此外,茶田泡泡屋的点状式建筑与生态保护也相协调。云南勐海古树茶所处的环境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类似茶田泡泡屋的点状空间创新是精品住宿不错的选择。
1-200403155015536.jpg一叶千春:茶的密码(下 )(图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