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重塑——欠发达乡村“主动型”振兴之路

来源:admin 人气: 发表时间:2020-05-15 15:12:07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迎来了大规模的发展,大城市凭借众多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便利的交通设施、完善的各项配套服务等优势,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人流、商流、资金流等不断向大城市聚集。在强大的虹吸效应之下,周边传统乡村地区不断凋零,出现人口外流、田园荒废、配套落后、管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这些乡村地区迎来了复兴的良机。但是,至于怎么做,如何抓住政策红利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还在持续的摸索之中。


智纲智库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早在2005年我们就成功完成了成都“五朵金花”提升战略策划,如今“五朵金花”成为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业界学习的样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研究以及项目策划实践,现将中心城市周边乡村可行性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01
新时代城乡关系解读



时代呼唤新城乡关系。我国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条件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方面的巨大差距。中心城市的发展过于强大,是阻碍乡村复兴的总病根,如何协调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差异,寻找一条统筹城乡携手前行的新路径,是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核心。“十九大”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地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重大问题。从过去城乡二元分制到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再到今天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推进城乡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


城乡互动成为一种必需。通过对世界各国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欧美、日本等国大都经历过诸如乡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经济地位下降、青壮年人口持续外流、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共性问题,后来经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创新产业发展等,探寻到一条城乡共融新模式,最终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于我国而言,在城乡融合系统中,包含地域、市域、县域“三域”层次,它们通过城乡基础网相联通、相融合。分别呈现出以都市区为主体形态、以建成区为中心、以大乡村为特征的三级城乡格局。而乡村地域系统则是一个由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相对于“城”而言,包括了城市建成区之外的广大乡土地域。城乡之间从来不是完全封闭、孤立的,只是在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消费趋势、配套设施等方面出现比较严重的错位。

     

1-2005151515105R.jpg

                                     

在当前“城市病”、“乡村病”两病并发的时期,我们需要借鉴国外乡村复兴的成功经验,也必须结合中国城乡发展实际。在新一轮乡村振兴中,我们认为首先可以得到振兴的就是大中城市周边的乡村,这些乡村占据天时、地利,可以充分利用大中城市为依托,通过借势借力实现自我发展。



02
城市近郊乡村发展特征



城乡互动的必要前提。处在大中城市近郊的乡村,相比全国其他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乡村更具有发展优势。首先是交通优势。城市周边乡村离中心城市的距离较近,一般在一个多小时车程范围内,不需要舟车劳顿,能够满足周末休闲或短途度假需求。其次是生态人文优势。不同于城市的高楼林立、时尚繁华,乡村发展较为落后,没有受到工业化浪潮的破坏,保留着原始的生态风貌,拥有青山绿水、田园村落、传统民风民俗,这些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最后,用地优势。相对城市土地紧缺的现状,农村拥有大片的闲置土地,随着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入市流通,这些闲置土地就可以进行盘活,为乡村发展各种项目提供可开发建设用地。


产业要素流动是关键。对于中心城市而言,这里是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地。首先这里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上千万的人口基数为周边乡村发展的提供了难得的消费机遇,随着消费的升级,都市人对日常消费产品、休闲体验项目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都市休闲市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走向乡村、回归自然越来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其次是城市资本向乡村回流。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到城市周边乡村蕴藏的巨大机会,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养生度假等项目,对接都市消费需求,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最后就是人才的回流。都市白领、各类技术人员以及有情怀有文化的年轻人逃离大都市回归乡村,经营农庄、发展餐饮、民宿等,支持乡村的建设。中心城市利用人口、资金、消费等优势反哺乡村,激活乡村生态山水、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的最大价值。


大城市近郊乡村通过加强与大城市之间的互动,将自身发展与城市需求进行捆绑,借势借力,以服务中心城市为核心,承接中心城市某一方面的功能需求,实现城乡功能互补、错位发展,从而将乡村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带动乡村振兴。



03
乡村融入城市的四种模式



通过对大城市近郊乡村特征的分析以及大城市对乡村的支撑,以乡村农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优势、区位交通等为基础,因时因地因人的打造城市生活配套平台、旅居度假平台、休闲体验平台、健康养生平台,从而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1、打造城市生活配套平台: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形成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案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泖港镇隶属上海市松江区,位于松江区西南,地处浦南地区三镇中心,镇区面积57.28平方公里,耕田面积2076公顷,林地面积1068公顷。境内沿黄浦江、横潦泾南岸。该镇的发展依托"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形成“基地+农户+经销商”的运营模式,成为上海的"菜篮子",服务于以上海为核心的周边大中城市。


泖港镇都市“菜篮子”发展逻辑图:


1-20051515153K13.jpg


泖港镇生态农业发展解析:


1-20051515154A24.jpg


2、打造城市旅居度假平台:利用近郊区位和自然生态优势,采取“原乡产品+时尚设计+雅致文化”的组合方式,打造民宿产业的高地,它不但吸引本地年轻人的回归,解决产业和人才空心化的问题,还成为都市人旅居度假目的地。


案例:浙江莫干山

莫干山位于浙江德清县西部,背靠长三角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与人文历史底蕴,作为东部发达省份曾经的经济薄弱单元,通过改革,推动农村人、地、财等核心要素高效配置,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从“1.0版本”,以“裸心谷”为代表,走旧房改造之路,基本保持着房屋的原结构,体现美式乡村的风格;到“2.0版本”,开始走精品化、高端化的路线。在建筑风格上更加注重现代感,设计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再到如今 “3.0版本”,通过团队操作,开始走向酒店化、标准化的道路,“既有城市中酒店的标准,也有民宿管家式的服务特色”。依托长三角巨大消费市场,吸引都市休闲度假客驱车前来,旺季时民宿一晚价格高达几千元,仍一房难求。通过与长三角都市群进行捆绑,对接大城市消费外溢和生活方式的逆城市化,带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莫干山模式”参考样本。


莫干山民宿产业发展逻辑图:

 

1-20051515155R30.jpg

莫干山民宿产业案例解析:


1-20051515160XA.jpg


3、打造城市休闲体验平台: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为目标,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融合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吸引城市休闲旅游客群,打造城市后花园。


案例:成都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指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的一个区域,是著名的统筹城乡示范项目,整个区域占地约17.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篱菊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堰村的"江家菜地"五个区域。


2005年,当政府邀请工作室做“五朵金花”的提升战略时,我们提出首先“五朵金花”要在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勇担先行者、示范者的角色。其次要有深度,乡村旅游只是浅层次、易于操作的破题,未来需要在深度上不断丰富层次和内容。依托城区边缘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优势,以田园为表,以都市为里,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特色“田园都市”。最后实行差异化发展,“花乡农居”以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幸福梅林”以乡村美食为主题,“江家菜地”以乡村运动休闲为主题,“东篱菊园”以休闲商务为主题,“荷塘月色”以创意产业为主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里成了全国各地政府官员们纷纷前来观摩学习的样板田,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一张最靓丽的名片。


“五朵金花”休闲旅游发展逻辑图:

 

1-200515151619206.png

“五朵金花”乡村旅游案例解析:


1-200515151P1332.jpg


4、打造城市健康养生平台:拥有良好的的康养生态资源,背靠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城市康养群体,为此类人群打造集健康医疗、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养生平台。


案例:乌镇雅园

项目位于国家5A级景区乌镇,距离西栅景区2公里左右,与西游主题文化创意产业园相邻。从项目地到桐乡市区仅需10分钟左右车程,距离杭州65公里,苏州80公里,与上海市相距120公里,对外交通十分便利。背靠长三角都市群,消费市场巨大。整个项目由蓝城集团主导开发运营,通过“颐、乐、学、为”的发展理念,开创学院式养老先河,成为对接大都市健康养生的示范样板。


搭建养生养老平台逻辑图:


1-200515151Q15b.jpg


乌镇雅园案例解析:


1-200515151R2313.jpg


04
智库同类案例实践



对应第三种模式:从交通集散中心到城市休闲体验平台。


2018年,智纲智库策划的六盘水旅游综合体项目是城市近郊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项目位于六盘水红桥新区,处在中心城区的边缘,我们称之为“城乡结合部”的位置,现状用地上有几万方的烂尾楼,因新区的缘故周边居住人口较少。随着休闲旅游、全域旅游的大爆发,六盘水凭借“中国凉都”品牌,成为全国知名的避暑养生胜地。为方便外地游客旅游集散,市政府准备建一个旅游集散中心,于是就将项目落在这里。甲方的诉求是想通过游客在这里集散,盘活现状烂尾楼,带动新区的人气。


1-200515151T4534.jpg


应甲方之邀,项目团队进驻场地进行调研。通过对乌蒙山片区旅游发展格局的研究,六盘水当地旅游资源、市场、交通的考察以及项目区位、用地等情况的深入分析,我们很快就发现,六盘水的旅游完全依靠“夏天避暑、冬天滑雪”两张王牌,其他零星分散的一些项目不成气候,旅游季节性非常明显。如果单纯做一个旅游集散中心,那么这里就是外来游客的一个换乘点、过境地,旺季人流较多,淡季无法经营。我们通过研究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类似项目的发展经验,最终得出结论:要将项目与中心城区进行捆绑,通过“交通集散+商业消费+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打造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市休闲体验平台。


1-200515151UO17.jpg


便利交通连接城市:通过红桥大道、凉都大道、机场高速等主要道路,在半个小时的车程范围内,与六安城际铁路站、月照机场相串联,覆盖钟山区、水城县、红桥新区主要人口聚集地,保证外来游客与本地都市休闲客群的便利出行需求。


功能互补联动城市:整个项目以服务中心城市为核心定位,通过与城市进行捆绑,在功能上与都市区形成互补,借势借力,进行差异化发展,从而成为主客共享的体验平台。


多样消费对接城市:结合都市人周末及日常休闲消费特征,创新特色美食、时尚购物、休闲娱乐等业态,对接都市消费的外溢,从而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最佳体验载体。


网红打卡引爆城市:通过挖掘当地在气候、民俗、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意时光天幕、光彩建筑、高空滑梯等网红产品引爆市场,吸引都市人前来打卡。


整个项目通过与中心城市的互动,承接都市消费的外溢、外来游客的集散,既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人气,也成为乡村融入城市一体化发展的示范。


乡村振兴其实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重新定位。相较于全国众多的偏远乡村而言,城市近郊乡村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乡村为绿叶,以中心城市为红花,采取“绿叶配红花”的共生模式,加强城乡之间的互动,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的自由流动,激活乡村闲置资源,是近郊乡村振兴的解决之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