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又起时,再看大湾区

来源:许明凯 人气: 发表时间:2019-04-26 11:35:41


40年前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时任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的王志纲老师,扎根于珠三角,深度调研、走访了区域的代表性城市以及企业和官员,随之采写了“风帆起珠江”等重头文章,深刻地反映了这段中国发展的奇迹史,受到了中央高层领导认可,被全国各地媒体转载,影响了一大批人。


智纲智库一直致力于前沿课题的研究,深圳中心更是深耕珠三角20多年,曾经历、见证并参与了大湾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区域和项目策划,2019年开春以来更加紧密的与大湾区的企业、协会、政府频繁交流和合作。秉承王志纲老师知行合一的理念与行成于思的精神,基于对世界湾区经济的研究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解读,结合我们在大湾区走访、调查、研究和项目策划的实践,将形成一系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01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的“三项全能湾区”



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全球六成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在这些沿海地区,集中了全球超过七成的大城市、人口和资本。

1-20052911440b28.jpg


纵观世界三大湾区,纽约湾区从港口贸易到工业、服务业再到金融业的升级,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被称为“金融湾区”;东京湾区依托港口优势形成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带,聚集了日本2/3经济总量、3/4工业产值和丰田、三菱、索尼等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是特色“产业湾区”;旧金山湾区依托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硅谷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引领全球信息技术潮流,奠定了其世界“科技湾区”的地位。相比世界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了比肩国际湾区的经济总量、贸易规模、国际空港群、港口能力以及企业主体等。

 

  

粤港澳大湾区

纽约湾区

东京湾区

旧金山湾区

GDP(万亿美元)

1.51

1.4

1.8

0.8

人均产出(万美元/人)

2.25

5.98

4.14

11.19

国际港口(个)

4

5

6

4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年)

6247

465

766

227

国际机场(个)

4

2

2

3

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年)

1.85

1.3

1.12

0.71

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家)

16

22

60

28



主导产业



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制造业

金融服务、房地产、

医疗保健

汽车、

石化等制造业

科技创新、专业服务

第三产业比重

62.2%

89.4%

82.3%

82.8%

资料来源:根据学术研究报告和互联网统计资料整理


而聚焦到三大湾区的三大核心标签——金融、科创和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同样具备极强的全球竞争力。香港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以广深港澳为核心的“深圳-香港”区域集群,创新能力全球排名第二,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制造业基础雄厚、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也极具国际实力。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空间无限,有望成为综合实力更强的“三项全能湾区”。将成为比肩三大湾区的全球第四大湾区,代言中国参与新一轮全球化竞争。


2017区域创新集群指数排名(部分)


排名

区域集群

属地

1

东京-横滨

日本

2

深圳-香港

中国

3

旧金山

美国

4

首尔

韩国

7

北京

中国

数据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德勤研究


• 区域集群创新能力全球排名第2

• 深港交易所总市值超(6.5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3

• 拥有全球顶尖100所大学中的4所

• 拥有超过3000家创投机构


作为世界级经济增长引擎,具有无限潜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在新时代经济技术发展趋势下,结合智纲智库深圳中心在大湾区的走访、研究和策划,我们认为应该高度关注粤港澳大湾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机遇。


(1)城市发展机遇

第二轮城市发展红利,随着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发展壮大、产业转移和消费外溢,在区域交通完善的基础上,拥有成本、土地和资源优势的外围城市群(例如深圳“第11区”所在的汕尾市)迎来发展机遇。


交通变革带来外围城市发展机遇

1-200529115G32Q.jpg



(2)区域交通机遇

港珠澳大桥拉近了大湾区东西两岸距离,但相比世界级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内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互联互通还需提升。今后,在推动城市、机场、高铁、城市轨道等互通以及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互联的领域,将成为重头戏。


(3)未来产业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因此,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云计算、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在大湾区率先实现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2017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百强分布

1-200529115JcF.jpg

数据来源:广东省经济技术研究院


驱动力

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策略

统筹规划

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大湾区发展规划

资金投入

基础研究财政补助、社会资本、引导基金

创新资源

招才引智政策、高校、创新企业

创新组织模式

“创业-孵化-加速-集群”模式

市场培育

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示范工程

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产值2020年预计达到1.5万亿


(4)金融创新机遇

“科技+金融”是驱动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引擎,为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大湾区的建立让香港与以广深为代表的内地更深入融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基地,向全国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作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为全世界境外人民币提供结算服务。因此,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将蕴含新机遇。


大湾区在全球金融中心地位连续上升

1-200529115QA40.jpg

数据来源:德勤研究。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英语:GlobalFinancial CentresIndex,简称GFCI)是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数,由英国智库机构Z/Yen每年颁布两次。更新于2018年9月12日。


1-200529115T2118.jpg

数据来源:WIND,德勤研究



(5)大消费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消费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深港澳都是世界级的娱乐休闲目的地。随着消费的大升级,新经济、新业态、新玩法、新产品的出现,未来大湾区的休闲旅游、养老、教育、主题零售、文化娱乐等领域将迎来巨大消费红利。


风帆又起时,再看大湾区(图6)


02
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作为全球湾区经济的中国代表,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战略层面也拥有最高价值。粤港澳大湾区与千年大计雄安新区是中国未来战略发展的两大核心引擎,雄安新区是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后,中国城市经营和发展模式陷入困境,雄安新区将承担新时代下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型未来城市新模式探索的使命。从珠三角城市群到粤港澳大湾区,从城市群经济转向大湾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更具有国际化视野、更强调对外连接。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推动大湾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升级,持续深化内地和港澳合作、持续对外开放,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战略举措。


两大国家战略都是由国家最高领导层亲自决策、部署和推动,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价值,形成了中国的南北两极。北方的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是在崭新白纸上描绘全新蓝图、“从0到1”的创新。而南方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成功后的又一次跨越式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当下中国发展的全新增长极。


而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创新之处,也是和国际三大湾区的不同点,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上,实际上走的是“中国特色大湾区模式”一方面,粤港澳三地能围绕一个大的战略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和规划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港澳与国际市场接轨,实行自由经济政策,能吸引全球的人才、资源和资本,为内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提供国际化视野。同时,内地仍处于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信息化的高速进程中,投资机遇、创业创新、大消费市场、产业体系等,结合港澳的现代服务业优势,实现粤港澳的共同发展和升级,促进港澳的持续发展繁荣。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规划来看:大湾区具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扎实的制造业基础,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趋势良好,并拥有丰富的产业服务配套,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具有良好基础。未来,通过不断推进港澳和内地、东岸和西岸的产业协同,将更好地带动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实现粤港澳三地高质量发展。


1-200529115931396.jpg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如果将这种区域的制度差异性和产业互补性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推动区域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中国经济飞跃再添新动力。


风帆又起时,再看大湾区(图8)


03
粤港澳大湾区:代言中国国际化先锋区域



制度创新和走向国际两者相辅相成。新时代下,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是中国在制度、战略、经济和产业等各方面的创新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国际化的先锋区域,尤其是中国深入对接全球发展之时,在国家对外开放、全球科技创新、未来城市探索、大消费升级领域上具有先锋价值。


(1)国家对外开放先锋

从改革开放以来,大湾区一直敢为天下先。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将持续深入推进内地与港澳合作,通过港澳的持续稳定繁荣发展来影响台湾;同时,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担当起中国新一轮全球化的前锋;最后,通过内外协调发展、区域合作带动,以实现共同富裕。



1-200529120002555.jpg

(2)全球科技创新先锋

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科技创新成为核心。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以及创新所需的金融资源,市场空间巨大,诞生了各类市场创新主体,比如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华大基因等。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为抓手,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的示范区。


1-200529120023395.jpg


(3)未来城市探索先锋

未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创新城市空间、生活形态、体验方式和发展模式,打造有生命力的未来城市样板。


(4)中国消费升级先锋

港澳是国际娱乐消费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内地既有以广深为代表的大都市休闲消费,也有周边乡村田园的生态休闲消费。作为国际消费潮流、新型消费模式、主题产品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前沿地,在消费理念和人均收入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大湾区作为充满活力和消费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将成为中国大消费升级的先锋区域。


04
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龙头城市



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深圳在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和粤港澳合作三方面具有龙头价值。第一,引领大湾区经济增长。由于周边东莞、惠州和汕尾(深汕合作区)等城市的产业体系、发展空间的融合与支持,深圳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如今,深圳GDP已依次超过广州和香港,引领大湾区。第二,引领大湾区创新发展。在发展制度上,依托国家战略支持,以经济特区和自贸区等为载体,成为发展创新的示范。同时,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发展引领全国,从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上看,都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之都”。第三,引领粤港澳深度合作。依托区位基础和政策优势,深圳将是深化粤港澳合作的重要示范区域。以前海自贸区为基础,加快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并依托香港将前海打造成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的示范窗口;以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为平台,打造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同时,升级三地通关模式、强化港澳人才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创业等,加强三地互通和交流,深化粤港澳合作。


以经济为基础,深圳将是大湾区发展的龙头

1-200529120054314.jpg

数据来源:TalkingData,德勤研究


风帆又起时,再看大湾区(图12)

05
智纲智库的粤港澳大湾区8大思考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横空出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目前,关于大湾区战略规划的研究与解读已经很多,智纲智库作为独立的民间智库,擅长于官场和市场的“两场统筹”。智纲智库深圳中心在传统产业升级和协会合作上,与广东中小企业促进会、广东正和岛等协会达成了战略合作,服务了中山、佛山和肇庆的乐宜嘉、千江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在大湾区周边区域发展上,参与了汕尾、湛江等粤东和粤西重要文旅项目策划;在城市更新与交通模式创新上,为深圳、东莞等地城市更新、产业项目策划、TOD发展模式出谋划策;在传统房地产转型上,为广州时代地产、深圳佳兆业等房企转型突破制定战略,开创了新模具;在大湾区文化价值挖掘上通过研究广府、潮汕、客家的发展脉络,为广府人的文化精神高地——南雄市找魂……


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对于大湾区价值和机遇的解读与探讨,智纲智库深圳中心希望用一系列的研究文章来与大家分享,期待你们的关注,如果你也感兴趣,欢迎给我们投稿。对于粤港澳大湾区8个方面的思考:



(1)大湾区周边的潜力区域在哪里?

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高铁高速、海上航线等交通的升级,加深了区域合作、产业转移,出现了深汕合作区等样板区域,未来大湾区周边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和区域在哪里?



(2)TOD模式能否成为城镇发展新趋势?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以交通站点为核心的区域开发,实现了站点及周边土地空间的连通与综合开发,未来TOD轨道交通经济是否能成为城镇空间开发新趋势?



(3)粤东粤西谁将是新海陆空休闲目的地

随着大湾区核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的增强,大湾区休闲消费逐渐外溢到周边汕尾、汕头、茂名、湛江等城市,以此为代表的粤东和粤西,谁将是新的海陆空休闲目的地?



(4)国际大学城模式的城市更新启示有哪些?

大湾区发展日新月异,城市更新改造日益迫切,深圳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借鉴西方大学城经验,为老城空间植入城市大学功能,是否能为中国城市更新走出一条新道路?



(5)“世界工厂”如何进行新一轮的升级?

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新时代下大湾区传统制造业该如何转型?智纲智库以乐宜嘉、千江等企业策划为案例,分享“产智融府协”多方联动的企业转型模式。



(6)文化综合体能否破局传统地产模式?

传统房地产发展模式,造就了千城一面的格局。未来房地产如何精细化发展,以展现城市文化基因和独特魅力,文化领域企业通过跨界,如何以文化综合体的发展模式破局?



(7)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精神高地在哪里?

当大湾区经济走在世界前列,文化复兴、文化回归的需求日渐高涨,如何寻找大湾区的文化精神高地,广府之源——南雄,能否成为大湾区人民的精神家园?


(8)乡村如何成为大湾区的乡愁体验地?

乡村是大湾区都市人群的生态乐园与民俗家园,如何借助大湾区的大交通、大市场和专业人才进行民俗文化、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创新,成为都市人的乡愁体验目的地?



返回顶部